小鹅冬季饲养技巧
雏鹅对恶劣环境的抵抗力较弱。为了提高雏鹅的成活率,在饲养管理中必须认真采取以下七项措施。
选择好的鹅苗
好的、健康的雏鹅应该是:孵化后能立即站立,绒毛蓬松、光滑、干净,无毛污、壳污;活泼、反应灵敏、声音洪亮、能双手双脚抱住脖子;倒立可以快速翻身;腹部柔软,蛋黄吸收良好,脐部收缩良好,肛门内无粪便粘连;胫骨粗,胫骨和足部光滑有光泽。
饲养密度要适当
一般每平方米饲养1周龄鹅2025只,2周龄鹅1520只,3周龄鹅10只。
温度要合适
冬季气温较低时,应大群在育雏室保温育雏,铺好垫料,不要让雏鹅直接接触地面。适宜温度:第一周28~30,第二周26~28,第三周24~26。温度适宜,雏鹅分布均匀。如果温度过高,雏鹅会远离热源,张口呼吸,经常喝水;如果温度太低,小鹅就会挤成一团。
湿度要适宜
圈舍内潮湿很容易引起雏鹅感冒、腹泻等疾病。笔的适宜湿度为60%至70%。调节湿度的有效方法是勤换垫料,勤清理粪便,保持地面和圈舍干燥。
煮沸的水和食物
雏鹅第一次喝水称为开水,雏鹅出壳后24小时内应将水烧开。冬春寒冷季节,喝温水(30左右)。如果鹅苗长距离运输,先喂5%至10%的葡萄糖水,有利于提高成活率。第一次饲喂称为开食饲喂。一般应在孵化后36小时以上进行。过早开始进食容易消化不良。开始进食时,应选择营养丰富、优质、易消化的饲料。
浇水和放牧
在温暖的天气下,当鸡7 至10 天大时开始浇水,在寒冷的天气下,则在2 周后开始浇水。选择晴天,让雏鹅在水盆或深度4厘米左右的浅水中玩耍、锻炼。初始放水时间为6至8分钟,逐日延长放水时间和深度。放牧应在1周龄后进行。阳光明媚的日子,将雏鹅放在平坦的嫩草上,让它们自由吃草。每次放牧时间为25至30分钟。在此期间,应照常喂养。 34周龄后,应逐渐过渡到全日制放牧,并逐渐减少饲喂次数和补饲料量。
做好防疫卫生保健工作
在防疫卫生方面,要认真做好以下几件事:
在13日龄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预防小鹅瘟的发生。
保持育雏室清洁、干燥,经常清洁、消毒。
精心饲养,注意饲料搭配和营养需要,不使用发霉的饲料和垫料。
经常检查鹅群动态。一旦发现病鹅,应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治疗。如果确定为传染病,应立即隔离,并防止整个鸡群传播,防止疾病传播。
放牧时要防止日晒、雨淋、农药中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