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分享网这篇文章结合网友投稿和信息,对泥鳅孵化养殖视频和泥鳅养殖孵化过程视频的知识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农民有所帮助。下面分几个点来详细分析。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巧(泥鳅的养殖技术知识)
1. 池塘条件。池塘应靠近水源,以便定期加水。最大面积不超过1亩。水深40-50厘米,水质需呈中性、微酸性。池底要平坦、少泥,池坎要坚实、坚硬,以防止泥鳅从洞中逃出。为了方便捕捞,可在排水口附近挖一个6-8平方米的鱼坑。
2、泥鳅的适宜水温范围为24-27。泥鳅是杂食性鱼类,所以可以喂米糠、小麦、蝇蛆等,一般一天3次。喂食率通常由食物摄入量决定。
3、首先是底肥的施肥方法。泥鳅池底交替施有机肥和秸秆,厚度约30厘米。每平方米撒生石灰150克,再铺10厘米肥泥。泥鳅注水一周后即可饲养。
4、泥鳅的养殖方法是池塘混养。在养殖技术方面,要注重饲养过程。方法:养殖泥鳅时,水质要干净,池塘要靠近水源,这样后期加水比较容易。泥鳅苗一定要健康,这样后期养殖才能更省心。
5、池塘建设:养殖泥鳅的池塘周围,需高出水面40厘米,坡度60~70,深度80~100厘米,水深30~ 50 厘米。池塘周围应采用网、塑料板或瓷板做围墙,防止蛇、鼠等天敌进入繁殖区。
泥鳅怎么养殖
1、场地:养殖泥鳅时,需向池塘内喷洒生石灰消毒。种植:先向池塘内添加腐熟的有机肥,然后将泥鳅苗放入池塘内。喂养:喂养泥鳅时,需要为其提供豆饼、酒糟、麦麸等饲料。
2、泥鳅养殖方法:容器、饲料、氧气、水温。容器:小泥鳅的个头不是特别大,但如果数量较多,也需要较大的容器。养殖池可养殖的小泥鳅数量较多。
3、池塘建设:养殖泥鳅的池塘周围,需高出水面40厘米,坡度60~70,深度80~100厘米,水深30~ 50 厘米。池塘周围应采用网、塑料板或瓷板做围墙,防止蛇、鼠等天敌进入繁殖区。
泥鳅苗怎么培育
1、泥鳅苗培育方法可参考:养殖场地应水源充足、排水方便、自灌自排水、水质新鲜、无污染、中性或微酸性土壤,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交通方便,供电正常,泥鳅养殖技术。
2、种植后用充足的水培育泥鳅苗的天然饵料是泥鳅苗快速生长的保证。养殖过程中,应陆续进行水培工作,并通过施用豆浆、肥料、水膏等来保证池水一定的肥力。如果池水变得稀薄、清澈,则说明池水变稀、变清。已经来不及重新填满池塘了。
3、泥鳅养殖及亲鱼集约化养殖。 养殖池条件。面积300-1333平方米,环境幽静,水质清新无污染,透明度15厘米左右,水深0.5米,淤泥深度10厘米左右。塘脊坡度平缓,应做好防险、逃生工作。 加强培育。
4、勤换水:经常观察水质变化。一般水色以黄绿色为宜,防止池水施肥过多。如果偶尔发现泥鳅跳出水面,说明水中缺氧,应添加新水。尤其是雷雨天气、闷热天气,更要经常补充新水,以增加氧合。如果可能的话,可以使用增氧机来增加氧气,以防止池子死亡。
5、放养前准备放养泥鳅前,需要清理池塘。水深达到10厘米后,用生石灰打成泥,然后洒水对整个池塘进行消毒。放养前三天施基肥。播种。每年5月将泥鳅苗入池,栽植密度为1500-2000尾/平方米。
泥鳅上巢孵化方法是什么
人工授精后立即将卵放入巢中。方法是用洗净的柳根、水草、棕榈树皮、水莲和塑料纱布做鱼窝。鱼窝用2010_6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取一桶清水,将鱼窝平放在桶底。
泥鳅孵化技术及育苗池准备受精泥鳅卵常在育苗池中孵化。放入鱼窝前1015天清理育苗池。为提高孵化率,可在孵化池(育苗池)水下20厘米处设网格,将鱼窝平放在上面。
自然产卵和繁殖。将亲代泥鳅放入产卵池中。当水温升至18以上时,在池内放置消毒后的棕榈片、柳根、水草等作为鱼窝。发现泥鳅产卵后,将附有卵的鱼窝转移到孵化池中,同时放置新的鱼窝,直至再次产卵。
流水孵化是利用流水或微流水在孵化槽、孵化箱或孵化环中孵化受精卵。
在精心管理下,孵化率一般可达80%左右。幼鱼破膜三天后,需立即清理鱼窝,并将幼鱼移至水质良好的池塘暂养。幼鱼临时饲养期间,应投喂熟蛋黄,每10万尾苗1个蛋黄,早、下午各一次。
选择亲代泥鳅:应选择2-3岁、健康无病的泥鳅作为亲代泥鳅。放养亲鱼:放养前应清塘消毒,加固塘垅。亲鱼用3-5%盐水消毒后,按雌雄1:2-1:5的比例放入亲鱼养殖池,密度为0.5 -1公斤/平方米。
以上只是养殖技术分享网对泥鳅孵化养殖视频以及泥鳅养殖孵化过程视频的讲解和分析。如果您觉得需要补充更多或者需要了解更多泥鳅孵化、养殖视频,请留言或者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