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养殖 / 养殖甲鱼如何捕捉,养殖甲鱼如何捕捉视频

养殖甲鱼如何捕捉,养殖甲鱼如何捕捉视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养殖甲鱼如何捕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养殖甲鱼如何捕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甲鱼如何抓活的?

一. 笼捕法。用竹子、柳条或铁丝、钢丝编成肚大脖细的须笼,再用竹条编绕一个漏斗状的须笼头,在其漏斗的内侧,留出或插上一些伞状、末端尖锐的竹条,甲鱼可以爬进去,但不能够爬出来。

养殖甲鱼如何捕捉,养殖甲鱼如何捕捉视频

用这种须笼,配以猪肝或用鸡血浸泡过的豆饼,或鸡血拌麦麸为诱饵(用纱布包好固定在笼内),用绳拴好须笼的脖子,投到甲鱼出没的水域,甲鱼就会自动钻入笼内。

专业甲鱼人教你如何抓甲鱼?

笼捕法 用竹子、柳条或铁丝、钢丝编成肚大脖细的须笼,再用竹条编绕一个漏斗状的须笼头,在其漏斗的内侧,留出或插上一些伞状、末端尖锐的竹条,甲鱼可以爬进去,但不能够爬出来。

用这种须笼,配以猪肝或用鸡血浸泡过的豆饼,或鸡血拌麦麸为诱饵(用纱布包好固定在笼内),用绳拴好须笼的脖子,投到甲鱼出没的水域,甲鱼就会自动钻入笼内。

甲鱼怎么抓?

1、针钓法

用一根3厘米长的缝衣针,在其中间部位锉一个圆槽,每根针中间拴一根3×3规格的锦纶线(不要尼龙线,否则易被咬断),线长1.5米,另有一组竹签,每根长约20厘米,再准备一根长3米的细竿,竿的一头做一个铅丝小钩。

操作时,将线从竹签上放开,针上拴生猪肝或蚯蚓,猪肝切成长条形,将针从猪肝条的中段先戳进猪肝条的一头,针刺出肝条一小半,使线扣还保持在针上;接着用手捏住猪肝条上面的针尖,把线结插入肝条的中部,将多余的针体刺入猪肝条的另一头。

这样整个针都穿入猪肝条,只有中间拴线露出,然后用一条黑线把猪肝条在针上缠结实。垂钩时,将带猪肝饵食的针用细竹竿前面的铅丝钩住,伸竿到钓位,另一头插在河岸,在一个水域中投放多点,来回检查上钓情况。

2、钩钓法

如何捉鳖?

1.网捕。用大网目丝网捕捉鳖,只要鳖体碰上丝网就会被缠绕而不能逃脱。放网时,要注意别把丝网放成直线,而要形成波浪形设置,鳖的上网率很高。

  2.钩捕。有弯钩和直钩两种。弯钩就是钓鱼用的钢钩。每个钩配40~50厘米长支线,支线一端系钩,另一端可固定在干线上。每根干线长50~100米,干线上装有浮标,两端固定在桩上,使干线浮地池面一定位置。在干线上每隔一定距离系一只钩,每只钩上套上猪肝、青蛙等作为诱饵,鳖就会上钩。

  直钩利用做衣服的针,也可将针鼻卡断,用尼龙丝扎牢针中部,拉直尼龙丝和针呈90角,把尼龙丝一端固定在岸边,最好用猪肝作诱饵,臭猪肝效果更好。下钩时,把猪肝切成细条形,然后把针插入细条形猪肝当中,丢入鳖池。鳖一闻猪肝味就会前来吞食,结果连同针一块吞下去,当鳖要离开时会拉直尼龙丝,直钩就横卡在鳖的咽喉中而不能逃脱。

  3.灯光照捕。利用鳖夜晚喜欢上岸活动的习性,可用灯照捕。尤以炎热夏天的夜晚,鳖会经常远离水面,照到后立即上前用脚踏住,或者先用脚踢翻再踩容易手捉。

  4.陷阱诱捕。在鳖行经的道上挖一深坑,当其经过时跌落坑内被捕。鳖在夏天夜晚喜上岸嚼食,可挖一陷阱,并在陷阱上面点烧两根香火,疑为萤火虫,鳖就可能被诱入深坑。

如何驯服甲鱼?

(1)笼捕法用竹子或柳条编成肚大、颈细的笼子,备用;另编一漏斗状、有倒须的笼盖。

笼内放入猪肝条;饵料用纱布包好固定在笼内,再将有倒须的笼盖盖好,并固定,将笼沉入有甲鱼出没的水域,甲鱼闻到腥味后,就会钻进笼内,次日清晨取笼。

如果笼子太轻,可在笼内放一块石头,以利沉底。

(4)捕捉法可以用手插入甲鱼体下,用拇、食二指卡住甲鱼后,再抬脚,将甲鱼移出水面。

(5)诱甲鱼上岸用鸡血拌麦麸或猪肝,绞碎后掺茴香粉或冰片或香油,撒在有甲鱼水域的上风头处,诱饵撒在从水中达岸上长约1平方米左右的面积,人躲至2米-3米以远的地方。半小时左右,即有甲鱼上岸取食,时机成熟时即可撒网将甲鱼扣在网下,即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养殖甲鱼如何捕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养殖甲鱼如何捕捉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上一篇 养殖环保发酵床,养殖环保发酵床图片
下一篇 白芨的养殖方法,白芨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关推荐

网站备案号 滇ICP备2023006467号-97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Copyright © 2005-2025 养殖资讯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