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莴笋的养殖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莴笋的养殖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冬季栽种莴苣怎么管理才能获得优质高产?
莴苣是菊科莴苣属一年或两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中海沿岸,约在7世纪初,经西亚传入我国,各地普遍栽培。莴苣按食材可以分为叶用和茎用两大类。之前末农有文章说过莴苣和莴笋的区别。高产栽培的关键做好以下工作:
莴笋冬季栽培
当其有1~2片真叶时开始间苗。到3~4片真叶时4~6厘米见方留苗,除去病苗、弱苗,早间苗、匀留苗,使其保持较大的苗距是养成壮苗的重要环节。因为徒长苗容易抽薹,所以,早间苗对秋莴笋更加重要。莴算根系较强健,但分布浅,主要集中在20厘米左有的土层中,对深层肥水吸收能力较好
莴苣冬季对温湿度管理
定植初期要注意通风降湿,夜间气温在0℃以上时需放风,0℃以下时,要盖小拱棚并加盖草帘;白天将草帘揭开。当茎部开始膨大至收获前,棚温白天15—20℃,超过24℃通风,夜间应不低于5℃。冬季温度就降得非常低了,这个时候的莴苣植株易遭受低温冻害,要及时的进行覆盖大棚膜保温。
冬季肥水管理
定植后应浇足稳根水,5—6天缓苗后浇缓苗水,同时随水追提苗肥,亩施硫酸铵10—15公斤,以后连续中耕松土2—3次。开始团棵时,再随水追肥1次,亩施硫酸铵20公斤,然后继续中耕、蹲苗。茎开始膨大时,及时浇水,喷施新高脂膜配合蔬菜壮茎灵,可使大棚莴笋苗长势茂盛,杆茎粗壮,提升大棚莴笋吸水吸肥力度,提升产量和质量。
病害防治
莴苣的病害很少,支起拱棚后应注意每天放风,减小棚内湿度,减少病害发生。温度升上来以后,就不用覆膜了。日常管理中,可以每10-15天喷洒一次百菌清或阿米西达、中生菌素等,发病初期用新高脂膜600倍液配合针对性药剂进行喷施防治,抑制病菌的复制,提高防治效果。
莴苣又叫做莴笋,青笋,莴菜,例属于菊科莴苣属。大家主要吃它的茎部,当然茎部上长着的嫩叶也是可以食用的。
常吃莴苣可以促进消化,降低血压,预防便秘。
莴笋是两季栽培的作物,在春秋两季都可以栽培,夏季就可以收获,并且莴笋的适应性比较强,是可以越冬栽培的一种作物。
那么,在冬季如何管理好莴苣呢?
1、品种选择
越冬的莴笋要选用耐寒、适应性强、抽薹迟的品种。比如耐寒白叶尖、耐寒二白皮、苦荬叶等。
2.播种育苗
要用遮阳网地面覆盖降温保湿,出苗后即去掉覆盖物,苗齐后,保持苗距3~4厘米进行间苗,可追施一次0.3%尿素液,促进幼苗生长。
冬季栽培莴苣有两种方式。
一个是温室大棚种植,二、 是塑料棚早春提早种植,莴笋嫩茎生长适温是15-18度,喜昼夜大温差,白天20度,夜晚5-8度的低温。苗期30度以上的高温会烤伤倒苗,-6度低温叶片受冻害。
塑料棚早春提早种植,东北和内蒙古东北地区,3月中下旬定植,5月上中旬釆收,。西北和东北中南部地区,3月上旬定植,4月下旬采收,华北地区,2月中旬定植,3月下旬至4月上旬采收。定植苗要求4-6片叶,苗龄通常为30-35天。定植前20天左右扣棚,深翻20厘米,亩施有机肥5000-7500百公斤,打成100厘米的宽平畦。土温稳定在5度以上 既可定植。每畦4行,株距30厘米,亩保苗8000株。干栽后浇明水5-6天既可缓苗。
莴笋对肥水要求严格,管理不当会引起徒长和过早抽苔,不能形成肥嫩的肉质茎。要掌握先蹲后促,缓苗后及时浇一次透水,接着连续中耕松土2-3次,再浇一次小水,然后继续中耕。整个生长期追2次肥,缓苗后叶片开始生长时追一次,封垅后嫩茎进入旺盛生长时期再追一次,每次亩施硫铵10-15公斤或尿素10公斤。嫩茎膨大期,用500-1000ppm青鲜素进行叶面喷施对抑制抽苔有一定作用。
莴笋成熟的长相是心叶与外叶最高叶一样高株顶部平展,菜农叫平口,这时嫩茎已长足,品质最好,应及时收获。
莴苣是学名,我们称之为莴笋,其适应性较强可春秋或冬季栽培,冬季栽种莴苣一般在北方选择温室大棚中,在南方温暖地区也可露地栽培!一般九月中下旬到十月上旬播种春节前后上市!根据题主提问,怎样在冬季栽培出优质高产的莴苣呢?接下来就给大家分享下!
品种选择:在冬季栽种莴苣,品种的选择非常重要,建议选择防寒性强,生长快的中晚熟品种为宜,如果选择早熟品种的话会容易出现抽薹现象,适宜的品种直接决定莴苣是否能够安全越冬,同样也是能否栽培种植成功的关键。
田地选择:莴苣的根系能力相对较弱,营养吸收能力不是很强。另外莴苣不适宜生长在高湿的环境中,如果长时间处于高湿环境中容易发生菌核病,霜霉病;对莴苣的生长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加之莴苣在生长过程中对氧气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莴苣田地应选择地势高排灌好且以沙壤土为主。最好保证土壤有较强的保肥保水性。
适时播种:播种前要对莴苣种子做好处理工作,建议采用地面遮阳网覆盖降温保湿,这里注意好控制播种密度,播种苗床要以肥力充足的菜园地为主,摄入充足的基肥,然后深翻土壤,浇水覆土后便可播种。出苗后立即去除覆盖物,等苗出齐后保持苗距4公分左右进行间苗,同时追施一次尿素液,浓度控制在0.3%左右,从而促使莴苣幼苗生长!
苗期管理:苗床的温度建议保持在二十二度左右,在幼苗子叶比较肥大的时候便接触遮阳网,在出苗后白天的温度建议控制在二十度左右,昼夜温差保持在十度左右,并且在适当喷洒百菌清等药剂做好幼苗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保持幼苗偏淡的叶片颜色,有利于幼苗移栽后的缓苗,此时要注意做好除草工作,避免杂草影响幼苗的生长。
合理定植:莴苣苗苗龄定植建议控制在35天左右,4片叶以上,株行距在35-40公分左右,定植时间安排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一般尖叶种密度大于圆叶种的密度;定植时应选择晴天进行栽植,密度要把莴苣苗根全部埋入土中,不可过深压住心叶,将土稍压紧使根部与土壤充分接触。
肥水管理:定植成活后,可浇两三次人畜淡粪水,结合控温防止莴苣苗徒长,在整个生长期要保持土壤湿润,接近快要采收前要控制浇水,定植一个月后要施重肥,每亩建议施尿素十五公斤、钾肥十公斤或者草木灰五十公斤左右,同时叶面喷施浓度为0.2%的磷酸二氢钾,在上市前的半个月左右对莴苣全株喷施赤霉酸,此举可使莴苣增产百分之二十左右!
适时采收:当莴苣植株顶端的叶和外叶相平时,此时为莴苣最佳的采收时间;采收时沿畦面割取后,剥出下部叶片使颈部露出,上部叶片仍保留,此举是为了保持莴苣新鲜,便于出售!有时为了延迟采收,可以掐尖去蕾控制莴苣嫩茎高窜!
综上所述,只要能够做到以上相关内容,就能在冬季栽种出优质高产的莴苣,以上几点是个人观点,不足之处还请补充指正!感谢您的阅读浏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我是【大别山東哥】,专注分享农村种养殖生活以及农产品电商相关知识!谢谢您的点赞支持与关注!
冬莴笋栽培技术冬笋栽培是中秋育苗,初冬定植在塑料大或保混性能稍差的日光温室中,于春节前开始上市,播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下句。采用保护设施如大棚多层盖或日光温室裁培的,播期可向后推迟,排开播种,廷长供应期。
适当稀播,防止幼苗拥护徒长而形成弱苗、劣苗。苗龄可比秋莴笋苗长一点,定植时苗子不宜过大,以4至5片叶为宜,不可用基已膨大的苗子,以防来春抽苔。
苗龄30至40天,定植时间不宜过晚,以利苗子缓苗越冬。栽苗要细致,使苗子根系在土填中舒展,并压紧苗周圆的土填,以防冬季土壤忽冷忽热,把苗挤出来倒伏,定植后及时浇木。
扩展资料:
开花时适当摘除部分枝,插支柱防倒伏,花期不能缺水,花谢后减少灌水,开花后20-25天,种株叶片正常发黄,种子呈褐色或银灰色,生白色冠毛时,及时采收。
在茎充分肥大之前可随时采收嫩株上市,当莴笋顶端与最高叶片的尖端相平时为收获莴笋茎的适期。秋莴笋为了延长上市期,延迟采收;
若不及时采收会造成植株抽苔后品质变硬、甚至中空的情况,极大影响莴笋的产量与品质;故采收莴笋需做到及时采收,当莴笋主茎顶端与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为收获适期。
莴笋的苗龄一般在30-40天左右,幼苗达到5-6片真叶时即可定植大田。定植大田应选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带。亩施有机肥3000公斤左右做基肥,并深翻土壤30厘米左右,耙细做平,做适当的宽畦,畦与畦之间起垄隔开,便于后期管理。大田深翻土壤,应提前一周左右进行,然后晾晒土壤,以提高幼苗的长势,增加产量。
定植时保证大田有良好的墒情,并尽量保证幼苗根系的完整性,可带土坨一起埋于土壤中。莴笋幼苗的株行距保持在30-40厘米,每畦4行为宜。株行距也可根据品种的需要而定,如尖叶型密度相对大些,而园叶型则要稀疏一些为好。
越冬茬种植莴笋,与其他季节不同,这时天气温度逐渐降低,我们要做好防冻保暖的工作(一些地方冬天较暖和,也可以露地种植的,如长江流域地区)。定植后,北方地区要及早覆盖棚膜,防止夜间温度过低,但晴天中午要及时开窗通风散湿。
下霜,寒潮来临时,我们还要覆盖草苫等物御寒取暖。白天温度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夜间不低于10摄氏度。莴笋缓苗后,要注意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通透,并抑制杂草生长“争夺”养分。
病虫害防治
霜霉病
莴笋霜霉病是莴笋的主要病害,它主要危害莴笋的叶部,多是由真菌引起的。发病初期,多由下部老叶片开始,病斑为圆形淡黄色,后受叶脉限制,潮湿时病斑背面可见白色霉层,最终枯死,腐烂。
发病初期,可选用甲霜灵锰锌,百菌清等药剂喷施,一周一次,连用2-3次就有不错的防治效果。如发现有地下害虫时,如蛴螬,可用毒死蜱灌根,可有效防治。采收上市前半个月左右,喷施一次赤霉素,可提高莴笋的产量和质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莴笋的养殖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莴笋的养殖技术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