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间腐蚀试验方法有哪些?
晶间腐蚀试验方法有多种。这些测试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各不相同。不同的测试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不锈钢、合金和不同的环境介质。因此,必须正确、合理地选择晶间腐蚀试验方法。测试方法极其重要。
#紧固件#晶间腐蚀的原理?
晶间腐蚀是一种局部腐蚀损伤现象,材料沿晶界被腐蚀,导致晶粒之间的结合力丧失。受这种腐蚀损坏的零件有时仍具有光亮完整的外观,但由于晶粒间的结合力丧失,材料的强度已基本丧失。严重时会失去金属声音,敲击时会变成粉末。一般认为晶间腐蚀的原因是晶界处合金元素的耗尽。在超过敏化温度的钢中,铬化合物在晶界处析出,沿晶界形成贫铬区。在腐蚀介质的作用下,沿晶界的贫铬区首先发生腐蚀。晶间腐蚀是由于晶粒间析出碳化铬而发生的。奥氏体钢或奥氏体-铁素体钢的敏化温度为550800,铁素体不锈钢的敏化温度在900950以上。奥氏体和双相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化温度范围为450~850,铁素体不锈钢为850。产生敏化的温度可能出现在焊接过程中、热轧操作过程中或去应力热处理过程中焊缝的3-5毫米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