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大鹅拉稀怎么办快速解决(大鹅拉稀怎么办啊)

大鹅拉稀怎么办快速解决(大鹅拉稀怎么办啊)

养殖技术分享网这篇文章整合了网友的投稿和信息,分析了如何处理鹅腹泻的知识以及造成鹅腹泻的原因。希望对农民有所帮助。具体内容分为以下几点。展开分析

鹅拉稀水是怎么回事

大鹅拉稀怎么办快速解决(大鹅拉稀怎么办啊)

1.鹅腹泻可能是沙门氏菌引起的白痢。

2.由于饮水量增加。小鹅在十天左右的时候经常摇头。发病初期症状为白色稀便,后来变成水样,颜色呈暗红色、黄色或深绿色。一般发病率为40-100%,死亡率为30-100%。有些病鹅可以逐渐康复,一般在病后6-7天开始好转,9-10天康复。

3、【原因一】首先,白色便便比较常见的原因可能是饲料问题。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给雏鹅消化系统带来负担,导致雏鹅便便呈白色。

4、细菌、病毒、肠道寄生虫引起的腹泻。常见感染有病毒+大肠杆菌、流感+大肠杆菌、新城疫+流感等混合感染。常见球虫常与大肠杆菌、腺病毒、呼吸道疾病等混合,引起肠炎腹泻。确诊后使用药物。

鹅拉稀水怎么

1、常见的处理方法是喂糯米水。将糯米用水浸泡1小时,然后煮成糊状,滤去米渣,然后在糯米糊中加入适量的水调匀,让鹅喝掉。糯米水可以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有助于缓解小鹅腹泻的症状。

2、鹅腹泻可能是白痢。防治方法:每只雏鹅饮水中服用2000-4000国际单位青霉素,连用3-5天。每升饮用水中添加氯霉素1克或呋喃唑酮0.2克,或每公斤饲料中添加氯霉素2克或呋喃唑酮0.4克。

3、因为用水量增加。小鹅在十天左右的时候经常摇头。发病初期症状为白色稀便,后来变成水样,颜色呈暗红色、黄色或深绿色。一般发病率为40-100%,死亡率为30-100%。有些病鹅可以逐渐康复,一般在病后6-7天开始好转,9-10天康复。

鹅拉白稀两三天了只喝水不吃食怎么办?

鹅腹泻时也可用土霉素治疗。每天至少两次将一或两片土霉素片研磨并混入饲料中。

鹅已经拉肚子拉肚子了两三天了,一直只喝水不吃东西。可能是因为吃了不干净的食物,导致腹泻、消化不良。因此,建议此时给鹅吃一些调节胃肠功能的药物。如有必要,最好去专业的兽医院检查,然后对症治疗会更好。

胃里有虫:如果鹅胃里有虫,也会影响食欲,导致拒绝进食。这时候就可以检查它们的粪便。如果粪便中有虫卵,则肠道和胃里可能有虫子。

雏鹅2天大时就可以开始使用凯路亚,可以缓解腹泻。同时也可与芽孢杆菌混用,提高雏鸡的抗病能力。

鹅出现白色水样粪便应该吃什么药?处理方法(1)用呋喃唑,按0.02-0.04%的比例混合,或混入鹅饮水中,连续使用2周。 (2)使用磺胺类增效剂,按0.02%的比例混合,连续使用2周。

(3)将南瓜子煮1小时,取出磨成粉,每只病鹅喂25-50克。 2-3 周后重复。鹅大便呈绿色应该吃什么药?鹅病毒性肠炎(1)1日龄雏鹅,每只雏鹅皮下注射高免血清0.5ml。

鹅拉稀吃什么药,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鹅腹泻可能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白痢。

治疗大肠杆菌引起的鹅腹泻时,也应优先选择抗菌药物,阻断大肠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这种情况可以选择治疗大肠杆菌的特效药,巴瑞克或者苏安。这两种药物建议交替使用进行预防和治疗,以避免产生耐药性。

常见感染有病毒+大肠杆菌、流感+大肠杆菌、新城疫+流感等混合感染。常见球虫常与大肠杆菌、腺病毒、呼吸道疾病等混合,引起肠炎腹泻。确诊后使用药物。对于鹅肠炎、腹泻、水便、饲料排便,可用大龙清肠。

主要由沙门氏菌引起,多发生于7-14日龄的雏鹅。主要症状是大便呈白色,肛门有粘液,精神不振,羽毛松散,低头闭目,食欲减退或拒食。主要原因是:治疗鸡鸭鹅疾病,百度家禽医生老哥专业技术高,精准,值得信赖。

一般由沙门氏菌引起,多发生于7-14 日龄的雏鹅身上。主要症状是精神萎靡、羽毛松散、大便发白、头眼下垂、肛门有粘液、食欲减退或拒食。

炭疽病可采用刀豆素、头孢菌素肌肉注射,约23天见效。此期间应加强饲养管理,提供营养均衡、全价的饲料。

以上只是养殖技术分享网对大鹅拉稀怎么办以及是什么原因导致大鹅拉稀的解释和分析。如果您觉得需要补充或者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大鹅腹泻怎么办的信息,请留言或者联系本站。长的。

上一篇 鳄鱼龟池设计图(鳄龟放池塘会跑吗)
下一篇 石斑鱼块发黄怎么回事(石斑鱼块发黄能吃吗)

相关推荐

网站备案号 滇ICP备2023006467号-97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Copyright © 2005-2025 养殖资讯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