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肉种鸡养殖管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肉种鸡养殖管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优质鸡后备种鸡如何做好平常饲养管理工作?
我们在养鸡的过程种,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哪阶段的鸡都需要细致的管理工作。作为优质鸡的后备种鸡,平时的饲养管理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即育雏鸡期(0-6周龄)、育成期(7-20周龄)和产蛋期(21周龄到产蛋结束)。要培育出健康、高产、优质的种鸡群,逾期发挥好生产性能,每个阶段的饲养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种雏的饲养管理
雏鸡进舍前将育雏舍及育雏用具要彻底消毒,到雏鸡进舍前两天,要打开门窗通风。然后在雏鸡进舍前也要预热鸡舍32-34度。
在雏鸡进舍的第一饮水叫初饮水。无论是长途还是短途运输,为了让雏鸡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减少应激反应、防止脱水以及卵黄吸收,应该及时供给清洁饮水,水温应该在18-24度左右为宜。饮水两小时后开始喂食。
在环境控制方面:育雏的湿度包括育雏舍的湿度和育雏器的湿度,舍温要比育雏器湿度低一些,以形成一定的温差,使空气对流,这样有利于雏鸡的发育。育雏期要合理通风,满足雏鸡对氧气的需要,排出二氧化碳、氨及多余的水汽和飞羽毛屑,并保持舍温分布均匀,调节湿度。
在合理的光照方面,除了雏鸡的采食、饮水、运动和健康外,还影响其性成熟。因此,育雏鸡前期由于视力弱,为了让让雏鸡尽早熟悉环境和便于采食、饮水,光照时间要一整天。在饲养密度,也要合理安排,在日常管理要细致观察,还做一些记录,比如,耗料量、投药量及注射疫苗等。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育成期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就是培育出体重达标,毛色、体形、外貌符合标准的种鸡群。在育成期保持种鸡的最佳体重是关键,种公鸡如果能操持最佳体重,可一直提供优质的精液,保持较高的受精率;种母鸡如能保持最佳体重,可适时的开产,达到较高的高峰产蛋率,高产期持久,种蛋合格率高。
产蛋期种鸡的饲养管理
鸡群一般在18-20周龄从育成舍转入产蛋舍,此时要将日粮由后备料转为产蛋鸡料,逐渐增加喂料量,同时增加人工光照。产蛋期可分为产蛋前期、产蛋高峰期和产蛋后期。
肉用种鸡产蛋期应如何管理以及怎样管好产蛋箱?
观察鸡群的行为,加强种公鸡管理,对胸肌发育评分,淘汰不合格和不交配的公鸡,并维持好公母比例。确保公母鸡同步性成熟,公母分饲及公母鸡体况发育良好,通过饲喂管理好种公母鸡的体重,为鸡群提供更佳的饲养环境,包括有效的鸡舍降温和加热系统,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密度等,减少应激。
肉用种鸡育成期应如何管理?
肉用种鸡育成期的管理办法如下,
(1)实施限饲方案
肉用种鸡一般从4周龄开始限饲,根据饲养方案和体重增长情况进行给料。
(2)定期称重
从4周龄开始每周称重一次,每次称重最好在停料日进行,称重的鸡数应占全群的5%~10%。
(3)及时调群
在限饲期间随时按体重大小调整鸡群,但调出的鸡数应与调入数相同,每周调群一次,也可根据鸡群情况灵活掌握。
(4)公鸡单独饲养
公鸡6周龄前不限饲,自由采食,促进生长和性发育,使其在22周龄有配种能力。
(5)限饲与限光相结合
肉用种鸡育成期的管理要点如下:
(1)实施限饲方案:肉用种鸡一般从4周龄开始限饲,根据饲养方案和体重增长情况进行给料。
(2)定期称重:从4周龄开始每周称重一次,每次称重最好在停料日进行,称重的鸡数应占全群的5%~10%。
(3)及时调群:在限饲期间随时按体重大小调整鸡群,但调出的鸡数应与调人数相同,每周调群一次,也可根据鸡群情况灵活掌握。
(4)公鸡单独饲养:公鸡6周龄前不限饲,自由采食,促进生长和性发育,使其在22周龄有配种能力。
(5)限饲与限光相结合:体成熟与性成熟能否同步进行对后备鸡极为重要。一般要求肉用种鸡24周龄体重达2。7千克,并性成熟开始产蛋。如果限饲与限光结合较好,就能通过光照时间调整开产时间。
(6)在限饲前断喙:一般在7~10日龄断喙。
(7)及时转群:经过初选的种雏,转入育成舍后按品系、杂交组合、体重及性别分群饲养。
(8)控制光照时间:光照时间只能缩短不能延长,但最短不能少于6小时,一般以8小时为宜。光照应暗些,普通鸡舍以3~4瓦/平方米为宜。
(9)预防疫病:育成期饲养密度大,要注意及时清除粪便,保持环境卫生,加强防疫,做好疫苗接种和驱虫工作。一般在育成鸡130~140日龄进行驱虫、灭虱,使种鸡开产后免遭一些疾病困扰。
(1)实施限饲方案:肉用种鸡一般从4周龄开始限饲,根据饲养方案和体重增长情况进行给料。
(2)定期称重:从4周龄开始每周称重一次,每次称重最好在停料日进行,称重的鸡数应占全群的5%~10%。
(3)及时调群:在限饲期间随时按体重大小调整鸡群,但调出的鸡数应与调人数相同,每周调群一次,也可根据鸡群情况灵活掌握。
(4)公鸡单独饲养:公鸡6周龄前不限饲,自由采食,促进生长和性发育,使其在22周龄有配种能力。
(5)限饲与限光相结合:体成熟与性成熟能否同步进行对后备鸡极为重要。一般要求肉用种鸡24周龄体重达2。7千克,并性成熟开始产蛋。如果限饲与限光结合较好,就能通过光照时间调整开产时间。
(6)在限饲前断喙:一般在7~10日龄断喙。
(7)及时转群:经过初选的种雏,转入育成舍后按品系、杂交组合、体重及性别分群饲养。
(8)控制光照时间:光照时间只能缩短不能延长,但最短不能少于6小时,一般以8小时为宜。光照应暗些,普通鸡舍以3~4瓦/平方米为宜。
(9)预防疫病:育成期饲养密度大,要注意及时清除粪便,保持环境卫生,加强防疫,做好疫苗接种和驱虫工作。一般在育成鸡130~140日龄进行驱虫、灭虱,使种鸡开产后免遭一些疾病困扰
肉用鸡的最大特点就是生长快、脂肪沉积能力强。所以,不论是生长期还是产蛋期,都应该执行适当的限制饲养制度,否则,种鸡会因体重过大、脂肪沉积过多而导致产蛋率下降,种公鸡也会因肥大而导致配种能力差,精液品质不良,受精率低下,甚至发生腿部疾病而丧失配种能力。产蛋率和受精率直接影响肉用仔鸡的来源,为了提高肉用种鸡的繁殖性能及种用价值,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限制喂养
限制喂养是通过人为控制鸡的日粮营养水平、采食量和采食时间,达到控制种鸡的生长发育,使种鸡适时开产。具体做法如下:
1,限时法 通过控制鸡的采食时间来控制采食量,从而达到控制体重和性成熟的目标。
每日限喂:每天给一定数量的饲料和饮水、或者是规定饲喂次数和采食时间。
隔日限喂:喂一天,停一天,把俩天的饲喂量一天供给。
每周限喂:每周喂五天,停两天。喂量为一天的限喂量乘以7再除以5。
2,限质法 限制饲料的营养水平,达到限制鸡群生长发育的目的。一般采用低能量、低蛋白及低赖氨酸的饲料。
3,限量法 这是规定鸡群每天、每周或某个阶段的饲料用量。一般按照自由采食量的60%-80%计算供给。
二,控制体重
肉用种鸡的饲养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以及限制饲喂的方法有哪些?
1 ,玉米55.2%,豆粕32%,鱼粉2%,菜粕4%,磷酸氢钙1.5%,石粉1%,食盐0.3%,油3%,添加剂1%
2,玉米57.7%,豆粕27%,鱼粉2%,菜粕4%,棉粕3%,磷酸氢钙1.3%,石粉1.2%,食盐0.3%,油2.5%,添加剂1%
3 ,玉米60.7%,豆粕21%,鱼粉2%,菜粕4.5%,棉粕5%,磷酸氢钙1.3%,石粉1.2%,食盐0.3%,油3%,添加剂1%。
这是,小鸡。中鸡,和大鸡,的配方。
肉用种鸡饲养划分哈
1-42 .天自由采食使用小鸡料
42-70天6-1限料使用中鸡料
70-126天5-2限料使用中鸡料
126到开产前6-1限料使用产蛋料
开产后不限料使用产蛋料
40周以后使用产蛋后期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肉种鸡养殖管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肉种鸡养殖管理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