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分享网这篇文章,整合了网友投稿和信息,分析了低成本黄颡鱼养殖技术知识以及低成本黄颡鱼养殖技术要点。希望对农民有所帮助。以下是具体内容。点击展开分析
黄颡鱼养殖技术
1、高密度黄颡鱼养殖技术高密度饲养黄颡鱼时,池塘水的透明度应控制在35厘米左右,温度高时要勤换水,溶氧充足应维持在较高水平。铒料应以天然饲料生物和特种饲料为主,然后注意疾病防治。
2、对于产量指标和条件较高的池塘,应及时启动增氧机。黄颡鱼虽然不易泛滥,但溶氧低、水质差会抑制生长,饵料系数增大。
3、防逃逸及通风管理:每周检查笼舍一次。因为黄颡鱼的背部和腹鳍上都有坚硬的刺,当它受到压力时,鳍就会张开。锯齿状的硬刺可以轻易地抓住网并用力。挣扎中网被破坏,发生逃生事故。
4、如果发现水透明度太低或被污染,必须及时换水。每15天左右必须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这样可以减少黄颡鱼生病的机会。
5、水质调节及防病:黄颡鱼对水质要求较高。必须保持水体透明度3545厘米,pH值58。6月份每月注水一次,每次更换新水。 30厘米; 6-9月每半个月换水一次,每次15cm左右,保持水深1.2-1.5m。
黄刺鱼养殖技术是怎样的?
黄颡鱼养殖要求水质轻、溶氧高,适宜温度038。黄颡鱼为轻度肉食性鱼类,喜食小鱼、虾、螺、蛤及人工配合饲料。
高密度黄颡鱼养殖技术高密度饲养黄颡鱼时,透水量应控制在35厘米左右,气温高时要勤换水,保持较高的溶氧水平。铒应采用天然饵料生物和专用饲料制成。主要是,然后注意达卡的疾病防治。
防病:黄颡鱼抗病力强,病害少,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善,也可能发生病害,造成损失。鱼种放养后,用含量45%左右的二元二氧化氯对鱼池进行喷洒消毒。池塘水中药物浓度为0.4克/立方米。同时饲料中添加中草药,预防鱼病。
黄颡鱼的养殖技术是什么?
鱼种初入池时,水深保持在50-60厘米,有利于水温的升高和饵料生物(如蜘蛛类、桡足类)的繁殖。每5-7天添加一次新水,高温季节每3-5天添加一次新水。对于产量指标和条件较高的池塘,应及时启动增氧机。
地点:黄颡鱼应在无污染、交通便利的地方养殖。养殖前,需排干鱼池内的水,用生石灰对鱼池进行消毒,然后晾干7至10天。鱼苗:选择健康、活力旺盛、无病的鱼苗。
饲养:黄颡鱼是杂食性鱼类,主要以动物性饲料为食。可以喂新鲜动物饲料,如小鱼、小虾、畜禽下脚料、螺蛳肉等,也可以喂饲料豆饼、花生饼、麸皮等。或购买全价黄鲶鱼配合饲料的饲养。
黄颡鱼在普通的泥塘里就可以生长,所以不需要选择特定的地点。池塘面积根据养殖数量和密度确定。养殖池水深最好在1米到5米之间。池底泥不宜太厚。池塘底部最好是泥和沙的混合物。
黄颡鱼饲养过程中,每20天左右换水一次,防止水体浑浊,给鱼苗带来疾病,并经常清理水中的杂物,为黄颡鱼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鲶鱼。
以上只是养殖技术分享网站对黄颡鱼低成本养殖技术以及黄颡鱼低成本养殖技术要点的讲解和分析。如果您觉得需要补充或者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黄颡鱼低成本养殖技术的新闻,请留言或者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