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养殖泥鳅最佳时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养殖泥鳅最佳时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泥鳅几月份放养比较合适?
泥鳅放养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有两种时间安排:(1)泥鳅苗卵黄囊吸收完后2~3天放养。(2)泥鳅苗浮出10~15天,体长1厘米左右时放养。 以下是秋冬季泥鳅养殖管理要点 秋冬季池塘养殖泥鳅管理好坏关系到泥鳅能否安全越冬,关系到养殖效益,必须高度重视。 及时投喂,催肥增膘 泥鳅在水温10℃以上均可摄食。水温在20℃以上时是催肥增膘的关键时期,应充分投喂;水温15℃以上,泥鳅摄食仍较旺盛,饲料投喂仍不可放松;水温10~15℃时,每天至少投喂1次。这一时期应加大动物性饲料的投喂比例,并拌入少量复合氨基酸及复合维生素,以提高泥鳅对饲料的利用率。水温低于10℃,晴天中午仍有泥鳅上浮觅食时,应坚持少量投喂。 搭建温棚,防寒保暖 水温低于10℃时,泥鳅生长逐渐减缓,直至停止生长,人工防寒保暖可相对延长泥鳅生长期。具体做法是,当水温在15℃左右时,在泥鳅养殖池四周插竹竿,做成拱棚架形,上用透明塑料薄膜搭设人工保暖棚,既可保证正常光照又能有效减缓热量散失,可延长泥鳅生长期一个多月。适合于水面较小的池塘推广应用。 采取措施,安全越冬 自然越冬的露天池塘,每年11月份气温降至10℃以下时,泥鳅开始停止摄食,逐渐进入越冬休眠期。露天池塘泥鳅的自然越冬方式有两种。一是干池越冬,泥鳅停食后,将池水放干,待泥鳅进入池底泥土中后,在泥面覆盖15~20厘米厚的草包或农作物秸秆,保持底泥湿润、不结冰。覆盖物不要堆积过密,以防泥鳅窒息死亡。泥土较干时可扒开覆盖物喷水润湿,不可在覆盖物上喷水。二是深水越冬,即在泥鳅进入越冬期前,将池塘水位升高至1米左右,让泥鳅钻入水下泥土中进行冬眠越冬。越冬期间注意观察水位,及时补水,防止因水位过浅而导致泥鳅冻死。若池水结冰,应及时人工破冰,以防长时间冰封导致泥鳅缺氧窒息。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泥鳅5—6月放养比较合适 泥鳅放养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是泥鳅苗孵化10~15天,体长1厘米左右时放养。大体在5月底到6月中。如果是自己繁殖苗种最好在春天开始养殖,买苗种养殖一般在7-8月,当前季节养殖最好选规格为200/kg的幼泥鳅,按50kg/kg投放。
泥鳅几月份适合养殖?
泥鳅为多次性产卵鱼类。在自然条件下,4 月上旬开始繁殖,5一6 月是产卵盛期,一直延续到9 月还可产卵。繁殖的水温为18一30 ℃ ,最适水温为22一28 ℃ 。
雌鳅性成熟较雄鳅迟,体长 5 厘米时,雌鳅体内有一对卵巢,体长8 厘米时,2个卵巢愈合在一起,成为 1 个卵巢,并由前端向后端延伸,这时整个卵巢发育开始成熟。
雌鳅怀卵量因个体大小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8 厘米,怀卵量约2 000 粒左右,10 厘米的怀卵量为7000一100 00粒,体长12 厘米的怀卵量12000一14000粒,体长15厘米的怀卵量为15000一 18000粒,体长20 厘米怀卵量为 24000粒左右。怀卵量最多的可以超过 6.5 万粒。卵圆形,卵径 0.8 一 1.0毫米左右,吸水后膨胀到1.3一1.5 毫米,卵黄色,为半黏性,黏附力不强。由于卵在卵巢内成熟度不一致,每次排卵量约为怀卵数的50 %一60 %。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养殖泥鳅最佳时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养殖泥鳅最佳时间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