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海鲈养殖不换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海鲈养殖不换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海鲈鱼缸怎么养?
养鲈鱼最不能懒和粗心,喂鱼讲究的是少量多次,食喂多了不仅容易浑水,也会增加鱼死亡的概率,每次投喂的食量尽可能让鱼三分钟内吃完。而且鱼只有在鱼苗时期需要一天喂好几遍,成鱼之后一天喂一次就可以了。换水
水的好坏决定鱼生活的好坏,不要相信某宝上的那些卖家吹嘘的不用换水,就算你的鱼缸是空气缸,半个月左右也是需要少量换水的,过滤不可能过滤掉所有的杂物,只是你看不到而已。换水要换已经困好的水,每次换水不要超过原缸水的三分之一,水质突然的改变容易造成鱼类死亡。困好的水的温度尽量保持和原缸内的水温度一致。
.注氧
氧含量是鱼缸生态维系的重要因素,简单来说就是鱼的密度不要太大,当然最好还是加个注氧泵,如果你很大的缸子就养一条鱼的话,啥也不加也能养的很好。
鲈鱼不吃料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原因可能:
1. 饵料不适合鲈鱼口感或味道不够诱人;
2. 鲈鱼不喜欢吃人工饵料,更喜欢天然饵料;
3. 钓点水质不好,鲈鱼不愿意吃有污染的饵料;
4. 钓技不够熟练,饵料投放不准确或者不合适。
解决办法:
1. 选择适合鲈鱼口感和喜好的饵料,可以尝试使用天然饵料,如虫子、蚯蚓、小鱼等;
2. 尝试不同的饵料投放方式,如变换投放位置、投放深度、投放频率等;
3. 选择水质好的钓点,避免在污染严重的水域钓鱼;
4. 提高自己的钓技水平,掌握好饵料的投放技巧和时机。
原因
1、随着气温下降,鱼体活动量减少,同时水温的变化(上下水体水流动性差,容易造成返底等问题),导致摄食量的减少;
2、由于低温环境,阳光不是很充足,藻类和菌类的光合能力减弱,产氧量减少,导致水中溶氧降低。大量有机物得不到分解,有时发生倒藻现象;
解决方法
经常换水(每次15—500px),保持池塘水质的鲜活性。同时低温状态应该补充大量的营养肥“藻得力”、补充低温优势藻种——“硅藻源”。均衡水中藻类菌类的平衡,提高水中的溶氧。
1、鲈鱼苗还没有形成吃饲料的习惯,慢慢喂养。
2、饲料可能鲈鱼苗不喜欢吃,更换饲料。
3、每天少加一点,慢慢地增加量,养成吃的习惯。
4、鲈鱼苗所肠胃及消化能力,还不适应吃饲料。
5、鲈鱼主要以鱼虾为食。
家庭鱼池鲈鱼养殖条件?
有条件的池塘好经过干塘清淤和曝晒,尤其是多年养殖的旧塘。在放苗前半个月进行一次清塘,每亩施放生石灰50千克或使用20克/立方米漂白粉带适量池水消毒。如果未经干塘曝晒的,还要每亩使用30千克茶麸打碎浸水全塘泼洒,以彻底清除遗留的凶猛杂鱼。消毒后的池塘经滤网纳入新鲜水,每亩施放3-5千克“生物肥”培育浮游生物,待水质微绿色或微褐色则可投苗。
二、投苗密度
每年12月份至次年1月份放养经中间培育、已达10厘米的鱼种,每亩放养2500尾为好,300天的养殖期亩产量可达1200-1500千克。另外每亩搭配投放100尾鲫鱼和30尾花、白鲢,以增加养殖效益。
三、饲料条件
鲈鱼比较暴食,应适当控制投饵量,以利于降低成本、减少肠胃病的发生和水质污染。投饵要做到定时、定点、定量,一般日喂2次,分别在上午7-9时和下午4-6时,日投喂量约为鱼体重量的5%。要坚持驯食的习惯,在塘中搭一投饵桥,每次投饵前敲击饵桥或拨响塘水,使鱼群游来抢食,这有利于观察鱼群进食和健康状况,方便采取应对措施。鲈鱼抢食水中悬浮物的饵料,下沉后不再摄食,因此投喂小杂鱼应耐心慢慢投喂。
四、水质管理
鲈鱼的高密度养殖保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十分重要,主要方法有:
1、勤换水:特别是在中后期,每天的换水量要达30%以上。
2、勤增氧:鱼苗期可适当开动增氧机,随着鱼体的长大开动增氧机的次数越趋频繁,尤其是在高温天气和养殖后期,夜晚可投放“颗粒氧”和开动全部增氧机、白天开动全部增氧机,保持塘水的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海鲈养殖不换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海鲈养殖不换水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