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水蛭虫养殖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水蛭虫养殖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水蛭虫养殖技术?
1、选址 选择面南背北、避风向阳处,要求排灌方便,阳光充足。池塘宽3米,深1-1.2米,长度可根据场地大小而定。池底用水泥灌浆,以不漏水为原则,池对角设进、排水口,池底要北高南低,以利于排灌。池塘周围用富含腐植质的疏松沙质土壤,以便于水蛭产卵。池塘中间建高于水面0.2米的平台一个,保持湿润,池底放些石块和树枝供水蛭栖息。
2、水质 人工养殖的水蛭密度较大,在饲养过程中需要经常换水,并防止化肥、农药的污染,尤其是7-8月的高温季节,更要保证进出水口畅通,水质清新和要有一定的溶氧量。
3、种蛭的选择 种蛭要求个体肥大,以每条12克以上为好,要求活动力较强,体表光滑,颜色鲜艳无伤痕,放养密度为每亩20-25千克(2000-2500条)。
4、孵化 水蛭一般在11℃以上繁殖产卵,一经16-25日孵出幼蛭。产卵期池塘附近要保持安静,以免惊动产卵的水蛭,造成空卵茧。孵化期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孵出的幼蛭3天后可自行采食河蚌、螺蛳的血液,因此要投放充足的饲料,一般为每千条水蛭投放20千克螺蛳、河蚌,每星期投喂一次禽畜的血块,供其自由采食。但要注意随时清理血渣及其它剩余食物,以保持水质的清洁。
水蛭池里的小虫如何消灭?
水蛭池里出现的小虫通常是蚊子的幼虫(孑孓)或其他水生昆虫的幼虫。要消灭这些虫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洁,避免水质恶化。每隔一段时间(如每周一次),将池水全部更换,并彻底清洗水池。
2. 控制水质:保持水体的pH值、溶解氧、氨氮等指标在合适范围内,以抑制虫子的繁殖。
3. 投放食蚊鱼:在水中放入若干条食蚊鱼,让它们以虫子为食。食蚊鱼是一种生长在淡水中的小鱼,以蚊子的幼虫为食,能有效控制蚊子的繁殖。
4. 使用生物防治剂:使用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等生物杀虫剂,它可以有效杀死蚊子和其他昆虫的幼虫,且对环境友好。
农村养蚂蝗最简单的方法?
1、场地
饲养蚂蝗的过程中,需要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池塘作为养殖场地,而且池塘的深度最好在一米到二米之间,宽度为三米左右,然后池塘底部用水泥灌浆,四周填充富含腐殖质的沙土,有利于蚂蝗产卵。
2、日常养护
饲养蚂蝗时,要定期投喂螺蛳、动物血,促使它生长繁茂健硕,而且每月需要为蚂蝗换一次清水,保证水质清洁卫生,并控制水温在十到四十度之间,以免蚂蝗出现冻害。
是在田地中放置一些保护网,吸引蚂蝗前来,然后在网上放置一些适合其食用的植物或虫子,让蚂蝗能够食物自给自足。同时,需要定期清理保护网和清理田地杂草,以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此外,还需要注意防止蚂蝗疾病传播等问题。
选地建址:选择避风向阳、灌溉排水条件好的位置建立养殖池。
投放苗种:每立方米可以投放1万条左右的金钱蛭。
喂养食物:将各种血和饲料、草粉等混合搅拌,再喂食给蚂蟥。
养殖管理:夏季水温过高时要勤换水。
你好,我想问一下水蛭好养吗?需要的养殖技术高吗?
要想高效养殖水蛭,取得很高的产品,离不开平常的技术积累,笔者总结了以下6大技术要点,希望对各位养殖户有所帮助
1、选址 选择面南背北、避风向阳处,要求排灌方便,阳光充足。池塘宽3米,深1-1.2米,长度可根据场地大小而定。池底用水泥灌浆,以不漏水为原则,池对角设进、排水口,池底要北高南低,以利于排灌。池塘周围用富含腐植质的疏松沙质土壤,以便于水蛭产卵。池塘中间建高于水面0.2米的平台一个,保持湿润,池底放些石块和树枝供水蛭栖息。
2、水质 人工养殖的水蛭密度较大,在饲养过程中需要经常换水,并防止化肥、农药的污染,尤其是7-8月的高温季节,更要保证进出水口畅通,水质清新和要有一定的溶氧量。
3、种蛭的选择 种蛭要求个体肥大,以每条12克以上为好,要求活动力较强,体表光滑,颜色鲜艳无伤痕,放养密度为每亩20-25千克(2000-2500条)。
4、孵化 水蛭一般在11℃以上繁殖产卵,一经16-25日孵出幼蛭。产卵期池塘附近要保持安静,以免惊动产卵的水蛭,造成空卵茧。孵化期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孵出的幼蛭3天后可自行采食河蚌、螺蛳的血液,因此要投放充足的饲料,一般为每千条水蛭投放20千克螺蛳、河蚌,每星期投喂一次禽畜的血块,供其自由采食。但要注意随时清理血渣及其它剩余食物,以保持水质的清洁。
5、越冬 自然条件下,气温低于10℃时就会停止摄食,钻入泥中越冬。人工养殖可在池塘四周遮盖稻草等物保暖,协助水蛭自然越冬。也可以将育种水蛭集中在塑料薄膜棚内越冬,半月投喂一次饲料,待温度稍有回升,即可交配产卵。
6、天敌与疾病的防治 水蛭的天敌主要有田鼠、蛙类、黄鼠狼、蛇等,可采用微电网防治及工具诱捕。一般情况下,水蛭的生命力较强,基本无疾病,只要水源不被化肥、农药及盐碱性溶液污染,保持进出水口通畅,食物新鲜,及时清除饲料残留物,经常换水就能养好水蛭,反之则可能会发生皮肤病和肠道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水蛭虫养殖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水蛭虫养殖技术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