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水蛭无土孵化养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水蛭无土孵化养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无菌水蛭怎么培养?
培养方法如下
1、集中养殖:采用集中养殖方式,将易用水质放在水池中,注意水池深度要适宜,可按1:50的密度饲养。
2、分散饲养:讲医用水质放在透明的塑料箱中,单独养殖,每个箱子放置十支左右,注意保持箱子内的水质清洁。
3、交替养殖:将医用水质在水池和塑料箱中交替养殖。防止其生长和繁殖能力下降。
刚建好的砖砌水泥池,不能立即投放种苗。新建水泥池,其池体的碱性物质(硅酸盐水泥、氢氧化钙等到)需经过长时间(20天左右)的淡化后才能投入种苗。
新建的养殖池,不能一次性投足种苗,只有待养殖池总体环境条件趋向食物链综合平衡以后,才能逐步加大投种量。不能机械性地认为每平方米可投放多少公斤或多少条,投放量应根据养殖池具体条件与水蛭生长状况之间的平衡而定。
选种。对一些残伤、形态不正、杂种、病态等水蛭种苗,均应剔除。对受内、外伤的水蛭,如果—时还识别不出来,可暂养2—3天后再鉴别。要想在投种一年之内就有好收成,必需选二龄以上的健壮水蛭作种苗。种蛭的体越大越健壮,产卵量、孵化率和成活率越高,五龄以上的好,但样的老蛭已不多见到。
血块对水蛭并非是唯一的敏感饵料,当水蛭处于饥饿状态时,可食之物都会被吞食。血块未经处理有可能污染水质,且成本也较高,使用时应全面考虑。
水蛭的食性很广,螺、蚌、贝及其幼体等底栖软体动物,鱼虫、水蚤等生物,水生菌丝体藻类以及营养丰富的腐殖质等,都是它的食物。水蛭与各水生物之间互依共存,只要做好前期工作,再经常投以发酵的动物粪便,加上阳光、空气和水,就能获得食物链的良性循环,保证充足的食物供给。这样成本低,效果好,又能优化生态环境,比按时投食、换水更为主动、方便。
养殖池中投放石块、树枝等不是好办法,更不能乱投,以免产生副作用。养殖池中的形态物质要有序布局,应以有利于各种作业的方便、省工、省时、省力和高效为原则。
养殖池中除设置岸坡,岛滩和种草植树之外,还应设置浅水区和深水区。这样,对生态养蛭更为有利,且克服了单纯设定水深度的局限性。
蚂蝗苗孵化过程?
蚂蟥自然孵化的过程,一般是在湿润的环境中进行的。具体过程如下:
1.湿度:蚂蟥的卵需要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进行孵化。通常来说,湿度应该控制在80-90%之间,以保持卵的湿度和适宜的温度。
2.温度:蚂蟥的卵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孵化。温度一般在20-30℃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卵的孵化率和质量。
3.时间:蚂蟥的卵孵化时间因种类而异,一般来说需要2-4周不等。在此期间,需要保持湿度和温度的稳定,并确保适当的通风。总体来说,蚂蟥的自然孵化过程需要在合适的环境下进行,以确保卵的健康和高孵化率
吸血水蛭怎么养殖?
1、选址 选择面南背北、避风向阳处,要求排灌方便,阳光充足。池塘宽3米,深1-1.2米,长度可根据场地大小而定。池底用水泥灌浆,以不漏水为原则,池对角设进、排水口,池底要北高南低,以利于排灌。池塘周围用富含腐植质的疏松沙质土壤,以便于水蛭产卵。池塘中间建高于水面0.2米的平台一个,保持湿润,池底放些石块和树枝供水蛭栖息。
2、水质 人工养殖的水蛭密度较大,在饲养过程中需要经常换水,并防止化肥、农药的污染,尤其是7-8月的高温季节,更要保证进出水口畅通,水质清新和要有一定的溶氧量。
3、种蛭的选择 种蛭要求个体肥大,以每条12克以上为好,要求活动力较强,体表光滑,颜色鲜艳无伤痕,放养密度为每亩20-25千克(2000-2500条)。
4、孵化 水蛭一般在11℃以上繁殖产卵,一经16-25日孵出幼蛭。产卵期池塘附近要保持安静,以免惊动产卵的水蛭,造成空卵茧。孵化期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孵出的幼蛭3天后可自行采食河蚌、螺蛳的血液,因此要投放充足的饲料,一般为每千条水蛭投放20千克螺蛳、河蚌,每星期投喂一次禽畜的血块,供其自由采食。但要注意随时清理血渣及其它剩余食物,以保持水质的清洁。
5、越冬 自然条件下,气温低于10℃时就会停止摄食,钻入泥中越冬。人工养殖可在池塘四周遮盖稻草等物保暖,协助水蛭自然越冬。也可以将育种水蛭集中在塑料薄膜棚内越冬,半月投喂一次饲料,待温度稍有回升,即可交配产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水蛭无土孵化养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水蛭无土孵化养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