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鱼类孵化养殖类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鱼类孵化养殖类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鳉鱼饲养孵化繁殖全攻略?
1.记得小时候小河里有一种眼睛蓝色的小鱼群游十分美丽,现在由于环境的破坏外来物种的入侵已经很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无数外来的食蚊鱼。(两者比较相似注意区分下图是青鳉鱼)。
2.食物:青鳉鱼属于杂食性鱼类,据观察,如孑孓、红虫、线虫、水蚤、绿藻都是它的食物,家庭饲养可以喂食红虫,虾卵和颗粒饲料,对自己本种小鱼会追食。
习性:青鳉鱼活动力强,喜成群浮於浅水区的中上层。在发情期雄鱼有强烈地域观,会独自固守一方水域底层,通常以3至5棵水草,方圆约30至50公分为地盘,雄鱼之间争斗明显。
环境:青鳉鱼喜栖於水生植物浓密,水质清澈的静水或缓流之中上层,水生植物对此种鱼类相当重要,提供觅食产卵。
3.繁殖
青鳉鱼繁殖力强,几乎一年四季都可繁殖,每次产卵约10至20粒,产卵量依雌鱼体型大小不同,在食物充足的水域,2至3天产卵一次,仔鱼孵化约8至14日,快慢跟水温有关。卵软而黏,属体外受精,出生卵直径约0.1公分,仔鱼孵化出来约为0.3公分,一星期可达0.5公分,一个月长到1公分,约半年就成熟达3公分,最大约4公分左右,寿命约3至4年。雄鱼发情时腹鳍明显变黑,头顶两眼中有一明显黑线,会占地盘,未怀卵雌鱼或其他雄鱼进入会立即上前趋赶,怀卵之雌鱼进入会立即上前交配。青鳉鱼若有适当环境非常容易繁殖,不过授精卵应迅速移开到安全环境,否则会被成鱼吃掉。
4.中国有4种青鳉的分布,分别是青鳉 、中国青鳉 、小青鳉、弓背青鳉
鱼孵化技术?
人工繁殖方法按亲鱼来源于天然水域或人工培育,可分为半人工繁殖和全人工繁殖。
前者受捕捞水域和季节的限制性大,生产不稳定。后者从亲鱼培育至鱼苗孵出都在人工控制下进行,可有计划地大量生产鱼苗。促使亲鱼成熟、产卵的方法,一般可分为生态法、生理法和生态生理结合法。
鱼类三场是什么?
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
产卵场是指鱼虾贝等交配、产卵、孵化及育幼的水域,是水生生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场所,对渔业资源补充具有重要作用。
索饵场是指鱼类和虾类等群集摄食的水域。主要位于河口附近海区及寒暖流交汇处。该水域有机质和营养盐类丰富,饵料生物繁生,鱼类常群集进入索饵、生长、育肥。索饵场是渔业生产的良好作业区。
越冬场即是水产动物冬季栖息的水域。
鱼类三场是什么?
鱼类三场指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
产卵场是指鱼虾贝等交配、产卵、孵化及育幼的水域,是水生生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场所,对渔业资源补充具有重要作用。 索饵场是指鱼类和虾类等群集摄食的水域。 主要位于河口附近海区及寒暖流交汇处。 该水域有机质和营养盐类丰富,饵料生物繁生,鱼类常群集进入索饵、生长、育肥
鳜鱼苗繁殖孵化技术?
亲鱼放养密度为2~4 千克/米2 。产卵池圆形,水深保持 1 米,面积50米2 左右。产卵池放入亲鱼后,需要保持微流水,效应时间26~30小时。亲鱼产卵后要将受精卵转移到专用的孵化环道内孵化,以免受精卵堆积而导致缺氧死亡。受精卵在转移之前需要进行漂洗处理,除去破卵及杂物。
孵化水温决定了受精卵的孵化时间,一般受精卵在环道内孵化60~72小时即可破膜而出。受精卵适宜的孵化水温是20~30℃,其中最适宜的孵化水温是25~28℃,水温越低,孵化时间就越长。孵化期间要防止大型剑水蚤进入环道咬伤鱼卵,在水温适宜、水质良好的前提下,受精卵的孵化率可以达到70%~90%。
五、幼苗培育
受精卵破膜之后,主要依靠自身的卵黄囊作为营养来源,当卵黄囊耗尽才开始开口摄食。当鳜鱼苗孵化出3天后,卵黄囊消失就要及时投喂开口活饵料鱼,每天投喂饵料鱼1~2次。鳜鱼苗和其他的鱼苗习性不一样,开口摄食就要以活饵为食,由于破膜的时间不长,鳜鱼水花的活动能力较差,需要摄食鳊鱼、鲮鱼苗,也可投喂“四大家鱼”等刚破膜的水花,否则会导致鳜鱼水花吃不到饵料鱼,影响幼苗的成活率。开口培育期间不需要换池,就在孵化环道内进行培育,此时鳜鱼苗的密度不要超过 2 万尾/米2 ,经过一周左右的培育,鳜鱼幼苗体长达到1厘米左右,经过10天左右的培育达到1.5~2厘米即可出池。
饵料鱼的投放数量按照孵化环道内鳜鱼水花的数量来决定,如果饵料鱼投放不足,就会导致鳜鱼苗的自相残杀。在鳜鱼苗培育的过程中,环道内饵料鱼的数量一般控制在鳜鱼苗的8~10倍,以保证鳜鱼苗能够容易地摄食到饵料鱼。
鳜鱼幼苗主要易患车轮虫、斜管虫等纤毛虫病,定期观察幼苗摄食活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使用显微镜检查体表有无寄生虫。防治方法: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1毫克/升进行水体消毒,每 3~5 天 1 次,同时做好饵料鱼的病害防治工作,杜绝相互传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鱼类孵化养殖类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鱼类孵化养殖类型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