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
新区规划建设布局以“一轴、两中心、两片”结构为主。第一轴是指南环路作为城市快速路形成的交通轴。两中心是指以中央水面为界,北边为城市公建中心,南边为休闲中心。 “两区”是指南北两个差异化的景观居住区和城市居住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28.39公顷,其中建设用地面积111.89公顷。规划人口规模为2万人。
青山、绿水、美丽城市是江南新区的规划定位。通过先进的规划手段,将江南新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新型高级住宅区。新区将利用秀美山地资源,分流山水,形成生态景观格局,将山水引入片区,打造山、水、城融为一体的生态居住区。整个新区既有高层公寓,也有海滨联排别墅;既有物业酒店,也有度假住宅小区;甚至还有集医疗、养老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区,可以满足区内外人士的需求。各种生活需求。
不仅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是新区凝聚力的基础。为此,新区设置了中小学、幼儿园、酒店、文体设施、商业综合体、行政办公中心等。在南方山区,集体育运动、娱乐休闲、健康养老等功能于一体。内部规划有河滨公园、人工湖、湿地公园,三面环山规划有小房山公园、禄丰山公园、大观山登山步道、独龙山公园等。
二、农业科技产业园区
回答口号是: 1、“农家”爱的承诺,我的心归“家乡”。
2、博采众长,开拓创新,包容合作,跨越式发展。
3.博览会和博物馆都是农林瑰宝,满园都可以看到珍稀植物。
4、领略农林之美,见科技之光。
五、低碳农业引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6、城市绿宝花园,心灵的后花园。
七、发展是硬道理,合作就是生产力。
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9、分享合作经验,轻松拥抱生活。
三、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1、主导产业特色优势明显。主导产业是本县(市、区)的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在全省、区乃至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2、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并批准了工业园区专项规划,明确了工业园区的发展布局和区域范围。
3、建设水平区域领先。工业园区生产设施状况良好,高标准农田比例高。主要农作物种植、收获综合机械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较高。
四是绿色发展成效显着。种养结合紧密,农业生产清洁,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一控、两减、三基”全面落实并取得有效成效。
五、调动农民积极性作用显着。产业园区积极创新联农激励机制,推动合作社制、股份制、订单农业等利益联结方式发展,促进资源变资产、资本变股份、农民变股东。保障股东、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入。
六、政策支持措施有效。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协调整合专项财政项目、基建投资等资金用于产业园区建设。
7、组织管理健全、完备。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机制动态、方法创新,有适应发展要求的管理机制和开发运营机制。
四、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灌南现代农业示范区位于灌南县东郊新安镇。交通便利,毗邻236省道、宁连高速。
五、农业科技园区政策
新增建设用地规划优先保障工业园区建设需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用地指标优先支持工业园区建设。
2.允许工业园区用新整理的土地按一定比例抵消建设占用耕地占用补偿余额。
3.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闲置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四、严格控制设施农用地范围,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设施农用地管理规定,加强设施农用地用途控制,规范设施农用地登记、生产初级加工区、田间冷链库、农机库等。干燥设施用地符合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规定的,可以纳入设施用地范围。
5.国家级产业园区平等享受中央和省级现有支持各类开发区、园区和特色村镇的用地政策。
六、严禁侵占工业园区土地或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严禁以工业园区建设名义从事非农开发,严禁在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乱建房屋等设施。
六、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无,是北京市政府派出机构。
中关村全称: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中关村一区十六园区开发建设综合指导工作。办公地点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府城路73号裕汇大厦。
中关村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电子街。 198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以中关村地区为中心的100平方公里区域为北京新技术产业试验区。这就是中关村的由来。
七、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
您好!永邦工业园规划用地为工业用地,少部分可用于物流。城市基础设施、绿化用地等陆路交通。用地的具体性质取决于产业园区的专项规划。我国目前的工业园区大多是工业园区。各个农业产业园区的土地利用属性完全不同。
八、农业科技园区指南最新
(1) 规模适中。着力建设规模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面积原则上不低于5万亩,不超过20万亩,其中核心面积不低于1万亩;区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面积原则上不低于3万亩,其中核心面积不低于5000亩。
(二)产业突出。有1-2个主导产业明确、相对集中、优势明显,覆盖工业园区面积50%以上,主导产业产值占园区总产值50%以上工业园区。围绕主导产业,在两家以上龙头企业带动下,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加工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 1(或二、三产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5:1)。
(3)元素的聚合。 2个以上科研单位提供技术支撑,新型职业农民占农业生产经营者的2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以上。农业机械化率和信息化水平分别比所在区县平均水平高出5%和10%以上。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比工业园区所在地区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齐全。
(四)机制创新。 “三权分置”改革等各项改革全面深化,水利基础设施等产权明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60%以上,农民入社比例达到70%以上,主导产业80%以上实行产业化经营。工业园区管理方式创新,有适应工业园区发展要求的管理机构和开发运营机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建设管理方式。
(五)绿色发展。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所有农用薄膜均已回收和加工。平均亩均化肥农药施用量比所在区县平均水平低30%以上。园区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比例达到80%以上。产业园核心区和拓展区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整治,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六)收入大幅增长。创造形成合作社制、股份制、订单农业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工业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当地平均水平高出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