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鱼养殖技术视频
那时,青鱼容易出血,二龄鱼容易患肠炎。孢子虫病和烂鳃病也很常见。自然生长的青鱼在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生态习性
1、饮食习惯。青鱼是肉食性鱼类,在鱼苗和鱼种阶段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当体长15厘米左右时,改变食性,开始吃小螺丝等,随着下咽齿的发育,破碎功能增强,幼鱼主要以软体动物为食,如蛤、螺等。此外,它们还吃虾、蟹和昆虫幼虫。
2. 成长。鲱鱼个头大,生长快,最大重量可达70公斤。在良好的环境下,一龄鱼可以长到500克,二龄鱼可以长到2.53公斤,三龄鱼可以达到6.57.5公斤。青鱼12岁时体长增长最快,5岁时体长增长缓慢; 34岁时体重增长速度最快,此后体重持续增加。
3. 繁殖。青鱼是一种洄游性鱼类,在河流附属水体中生长发育。冬季进入河流越冬。春天过后,越冬亲鱼逆流而上。在上游过程中,性腺迅速发育成熟,并在河流干流的产卵场繁殖。产卵后,亲鱼便进入附着水体进行育肥。每年5-6月为繁殖季节,要求水温1828。当产卵场内水位上升,水流速度为12m/s,流型发生变化,亲鱼开始产卵。鲱鱼卵漂浮在水面上,随着水流孵化、发育。青鱼的性成熟年龄为:雌鱼57岁,雄鱼45岁。产卵类型:性成熟个体的性腺每年成熟一次,产卵一次。青鱼携带的卵数量随着体重的增加而显着增加。一般来说,1520公斤亲鱼携带的卵数约为60万至100万枚。
人工繁殖
1、亲鱼来源
流域天然种子或国家原种场生产种子,或从天然物种资源库或未经人工放养的河流、水库、湖泊等天然水域选择性采集成年青鱼,然后作为亲鱼进行培育。近亲繁殖的后代不能用作亲鱼的来源.
2、亲鱼的培育
(1)亲鱼年龄应在6年以上,体重在15公斤以上。雌雄比例应为1:1.5,每亩放养1520公斤重的青鱼10尾左右。
(2)亲鱼池底平坦,以沙壤土为佳,水质要保持新鲜。以喂螺、蛤、蚌肉为主,辅以少量豆饼、麦芽。应定期添加新水并冲洗,冬季一般每月一次。冲洗一次,保持水深至少2米。立春后,降低水位,提高池水温度。每周冲洗一次。 4月中旬,增加冲水频率。可以每2至3天冲洗一次,以促进性腺成熟。
(3)亲鱼池中可投放少量白鲢鱼,调节水质。同时,可适当饲养黑鱼、加州鲈等肉食性鱼类,捕食池塘内的野生鱼类,有利于亲鱼的繁殖,增加池塘的效益。
3.亲鱼引产
(1)诱导时间和水温。长江中下游地区,引产时间为5月中下旬,最适宜引产水温为2528。
(2)亲鱼的选择。亲鱼的成熟度直接影响引产效果。鉴别标准是雄鱼轻轻挤压腹部时精液流出,接触水后立即散开。雌鱼腹部膨大,柔软而富有弹性,腹部鳞片稀疏。为提高群体成熟度,可在4月中旬进行一次净检,成熟度差的可根据个体大小和成熟度注射LRH-A3~5微克/尾。
(3)注射催产素。常用的催产药有LRH-A、DOM、PG等,通常两者混合使用效果更好。我们诊所采用三针注射,催产率高,可达95%以上。第一次注射每公斤亲鱼1微克LRH-A,间隔20小时;第二次注射为每公斤亲鱼5微克LRH-A,间隔8小时;第三次注射为每公斤雌性亲鱼20 微克LTH-A。添加3 至4 毫克PG 或4 至5 毫克DOM。雄性亲鱼的剂量为雌性亲鱼剂量的1/3至1/2,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注射始终通过胸腔进行。
4.发情与人工授精
作用时间的长短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据观察,水温2628度时,作用时间为67小时。当亲鱼按预定时间发情时,结合实际发情情况,捕捉亲鱼进行人工授精。授精时注意动作轻快。当精子与卵子混合时,适当加入0.6%的生理盐水,以延长授精时间。同时,授精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水泼溅,以提高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在90%以上。
5. 孵化
将吸水后的受精卵放入孵化环或孵化槽中进行孵化。水的流速应足以将受精卵提起并滚动。孵化水应单独排放,不得循环使用。鱼苗出膜后,应适当加大水流量,防止鱼苗下沉窒息而死。孵化24小时后,应适当减少水流量,避免水流量过多,消耗鱼苗体力。在同一发育时期,白天水流量低于夜间。若天气异常或温差较大,应适当减少,以免水流过多,消耗鱼苗体力。在同一发育时期,白天水流量低于夜间。若天气异常、温差较大,应适当加大水流量。
鱼病防治
1、鱼种放养前严格消毒。投放池塘后,全池喷洒1g/m3结晶敌百虫一次。然后定期用25ppm生石灰、1ppm漂白粉等进行消毒,并定期喂食预防肠炎的药物;饵料新鲜适口;应及时将鱼捞出并深埋于土中,所有使用的渔具均应浸泡消毒。
2、青鱼的主要病害是肠炎。使用诺氟沙星30-50毫克/公斤鱼体重/天,大蒜5-10克/公斤鱼体重/天,大蒜素0.5克/公斤鱼体重/天。磺胺胍:第一天50mg/kg鱼体重.天(首次加倍),连续6天。